2020/08/21 烘焙食品

如果你是一位經營者,面對自家招牌商品銷量一路萎縮,甚至只剩下全盛時期的3分之1不到,你,該如何力挽狂瀾?

這是宏亞食品二代董事長張云綺自11年前接班後,不斷自問的難題。
 

七七乳加,新敵手壓境
市場變了,EPS一度創19年新低

這家本土規模最大的巧克力廠,1977年推出「七七乳加巧克力」後的40年間,這一款亮橘色包裝的花生巧克力,造型配方從未更動,堪稱台灣5、6年級生的共同回憶,也曾經1年貢獻公司營收占比至少2成,年營收是新台幣「好幾個億」。

但,張云綺如今的處境卻是,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外國各大知名巧克力大廠強勢壓境,傾全球資源、品牌知名度與之競爭,吃下全台7成巧克力市場,讓宏亞的價格與品牌競爭力屈於弱勢;各種微型巧克力業者不斷冒出,用輕巧機器製成產品,口味翻新速度快,讓過去開發新品時間一向以年起計、過程嚴謹的宏亞,追趕不及。

「我們處在中間size(規模),如何能不轉型?」為了維持競爭力,張云綺只能先盤點手邊資源。四十幾年的老品牌,有的是穩定的上下游供應鏈、長年累積的食安品保信譽,但缺的是快速跟上消費者喜好變動的適應能力。

2017年,正值宏亞營收創下8年新低、每股盈餘創下19年來最低的低點,張云綺選擇在多位老員工自然屆齡退休、業績處在谷底時啟動改造工程,讓宏亞踏上一連串的「試錯之路」。

詳情請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