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國內保健營養食品產業概況速寫
資料來源: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 保健食品產業調查報告
日期:2022/08/25
2021年國內保健營養食品產值約為951億元,較2020年成長約4.9%,2021年出口值約達250億元,進口值約達368億元,出口值及進口值分別約有12.6%及9.2%之成長率。整體來看,保健營養食品產業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呈現逆勢成長,2021年不論在內銷及外銷市場都呈正向成長態勢。主要受疫情因素影響,國內外消費者自我防護強化,增加對保健營養食品之需求。除了刺激免疫調節類產品之銷售,亦帶動其他產品之銷售,市場持續擴大。據穀研所調查約有近7成之業者認為疫情對國內保健營養食品產業帶來的正面影響利大於弊,亦有9成以上之業者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將持續帶動保健營養食品之銷售。
目前市售產品前四大主力功效訴求項目名分別為腸胃道保健、免疫調節(增強免疫力)、調節血脂及護眼(包括緩解視疲勞),而潛力功效前四名為免疫調節(增強免疫力)、護眼(包括緩解視疲勞)、安定神經及改善睡眠及腸胃道保健。顯見腸胃道保健、免疫調節(增強免疫力)及護眼(包括緩解視疲勞)不管在現在或未來都是多數國內業者看好的保健營養食品功效項目。2021年乳酸菌類發酵產品整體產值約逹131億元,其中以乳酸菌膳食補充品之成長最為顯著,相較2020年約有近1成之成長,市場成長的動能主要來自消費者對腸胃道保健及免疫調節保健品之需求持續增加。2021年護眼訴求的葉黃素產品產值約達18億元,較2020年約有近3成的成長。
未來全球大多數經濟體,將走向與病毒共存的防疫政策,對於限制人流及相關封控措施也將陸續鬆綁,預期消費者對於能直接或間接強化自身防護力的產品,包括免疫調節及腸胃道保健功效訴求產品之需求,也將持續增加。減少外出待在家的新生活模式,將更依賴3C產品,護眼(包括緩解視疲勞)產品之需求亦持續強勁。值得注意的是,業者亦看好安定神經及改善睡眠產品發展,根據台灣自殺防治協會調查,台灣15歲以上人口,每四人就有一人具輕度睡眠障礙;中度睡眠障礙約佔一成;重度睡眠障礙則約5%。新冠疫情為國內經濟發展帶來不確定因素,也可能加重部份人群生活壓力,舒壓、安眠相關訴求保健營養食品有望成為下一波市場之新寵。
據穀研所2021國內保健營養食品產業現況調查結果顯示業者目前主要鋪貨的前三大通路為網路、藥局及藥妝及超市、超商、量販店,由此可見,疫情下,毋需人與人接觸的線上營銷模式尤其受到業者青睞。原先銷售保健營養食品之主力通路,如多層次傳直銷,受疫情因素影響行銷受阻,大多只能維持現有的會員數,在目前疫情壟罩的氛圍下,較難大幅度增加會員數,為此,對於傳銷業者而言,傳統面對面直接銷的經營模式,未來可能會以結合數位科技方式進行轉型。此外,不少業者轉向網路電商銷售平台發展或者將資源投注在原有的網路銷售平台,而目前主力的網路銷售平台,以自家官網及通路平台(例如MOMO, PChome,樂天等)為主,約有近7成業者表示2021年網路銷售額為正成長,其中6成以上業者之產品網路銷售額較2020年成長率達10%以上。未來業者看好網路、多層次傳直銷及線上直播通路之銷售潛力,在目前疫情仍未見盡頭的同時,國內保健營養食品銷售通路將朝向無接觸的營銷模式發展。
據穀研所2021國內保健營養食品產業現況調查結果指出,國內保健營養食品業者拓展內銷市場時,遇到最大瓶頸為「保健營養食品的標示及廣告管理規範趨於嚴格」,而在拓展外銷市場時,「國外能使用之保健營養食品素材在台灣不能使用,生產製造受限,外銷出口受阻」為最大瓶頸,內外銷的阻力皆與法規因素息息相關。約有近95%之國內業者認為應適度放寬保健營養食品相關法規才能為我國目前保健營養食品產業發展瓶頸排除障礙。在具體作法方面,多數業者期許「在現有規範下,增加食品特定成份可敘述之生理功能例句之標示及宣稱」,以及「現行可供食品原料使用彙整一覽表原料項目應適度更新,接軌國際」。由此可知,大多數業者對法規管理之看法,傾向在我國現有管理規範下,適度修正或鬆綁法規,以利創造健全及良好之國內保健營食品產業發展環境,提升產業競爭力!